“大半年了,我家的房子终于可以修复了!”近日,东莞市桥头镇李大爷站在自家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屋前,看着部分已修复好的墙体,对前来回访的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桥头法庭法官曾昭串说。
据悉,作为几十年的邻居,桥头镇的莫大爷和李大爷因两家共墙、联排、共用房梁的百年老屋而曾争吵不休。
2022年下半年,莫家要拆除老屋重建,但李大爷不乐意了。“墙是连在一起的,你拆你的老屋,牵连了我的房子怎么办?”李大爷说。“我们取得合法建房手续了,你凭什么拦?”莫大爷说。
此外,记者了解到,李大爷不敢住老房,想维修加固也拿不出太多钱,而一旦莫大爷的新房建起来,两屋紧挨着,李大爷房子的墙体将再没有修复的余地。对此,李大爷也多次到村委会、住建局、城管局反映意见,甚至还到工地现场阻止施工。
“施工合同必须按约履行,在外租房也要花钱,对方却使绊子导致工期一再延误。”为此,莫大爷多次跟李大爷争吵。几十年的邻居反目成仇,纠纷愈演愈烈。
2023年8月,一纸诉状飘到了曾昭串的案头——李大爷将莫大爷告上了法庭,要求停止建新房,排除妨碍,并赔偿房屋修复费。
曾昭串翻看两家老房的现场照片和视频,深入了解双方的纠纷根源,意识到案件已陷入僵局。相关部门虽已多次开展调解,但双方积怨已深,一见面就争吵不休,始终不愿平心静气地协商。为尽快化解纠纷,他决定启动诉前联调机制,引入当地政府部门、村委会等解纷力量,对两家人开展“面对面”联合调解。
2023年9月1日,在调解现场,两家人依旧是针尖对麦芒。随后,曾昭串以两位老人的年轻子女为突破口,指出若双方无法协调一致,矛盾只会不断延续到下一代。
法官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一番话说到了两家人的心坎上。经过2个多小时的协商,双方最终达成和解,莫家停工至今年年底,其间由李家自行加固、修复其两间房屋,莫大爷先行向李大爷垫付35000元。待修复完成后,双方协商解决费用分担问题,莫家再重新开工建造新房。至此,这起攘扰大半年的相邻关系纠纷得以化解。近日,曾昭串回访老屋现场发现,李家的房屋正在动工修复中。
近年来,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桥头法庭将调解融入诉讼全过程,不断深化与商事组织、行业协会、调解工作室、综治维稳等部门的诉调对接机制,构建起镇村(社区)、行业协会、职能部门、特邀调解员、法官协同参与的调解格局。在案件调解中,发挥法官法理熟、行业协会专业熟、特邀调解员社情熟的优势,从法、理、情多角度寻找诉讼双方的利益契合点,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调处、就地化解。今年1至10月,该法庭通过诉前和诉中调解妥善化解纠纷1805件,调撤率达63.9%。
文、图|记者王雷通讯员张瑞岚
来源|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|冯小静